登录 | 注册
中华廖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廖氏论坛 >> 姓氏人物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安徽淮南廖家湾人--著名书法家廖亚辉 已阅:2630 / 回复:0(楼主)

把 字 写好

            ——看廖亚辉兄写字

且饮且读

  当前“戴高帽子”“抬轿子”的评论风气弥漫评论界,也包括书法评论界。其因主要源于评论者多系师友故旧,碍于交情,故多虚捧而少真诚,多欣赏而少批判。如果不为利,此类誉美之辞实则多为鼓励,其目的不过是激起书家为艺之恒心。高明的书家当然明白这番道理而不以之全为实情,如真有把师友的评论完全当真的,我想总有些“掩耳盗铃”吧。此种现状之恶果便是,不少书家尚未入堂奥,甚至不知门径,便沾沾自喜,飘飘然以书法家自居。

  我也是认识 廖亚辉先生的,且交情不浅。然而,面对诸多的好评,他说:对自己的创作绝不敢称书法,只是自己写的字。我也喜欢用“写字”来称呼书法。我想,当前书界最缺失的或许就是“写字”的精神吧。所谓书法,不过由踏实写字始,寓其性情、襟度、风格于其中,以宣泄块垒,寄托情感,终于“达其性情,形其哀乐”的境界而已。惟其如此,不复有别种目的,方不落“俗格”!亚辉兄是明白此种道理的。其参学“二王”,旁及别家,经年累月,孜孜以求,比赛、展览获奖多次终究对自己的字又极端不自信——我以为这是亚辉的清醒处;而后他甚至停笔数年,苦苦思索——这是亚辉的自省时。有了清醒和自省,当亚辉重新拿起笔写字时,他即拥有了一个书家最可贵之处:淡定而从容地写好自己的字。其实,笔墨书写的不过是一种状态、情绪和心境。若说书法是线条艺术,毋宁说它是心灵艺术更准确些。

  我极喜欢亚辉题为《写在砚边的文字》一文,那是他与先贤法帖进行心灵融通的微妙记录。在临王右军法帖后他说:“我该怎样地读你,或者我该化为一只小小的流觞,泊在你的面前,你于不经意间将我掬起……”临怀素法帖后说:“我和你,在这雨打芭蕉的今夜。我的酽茶你的浓酒,是一样的馥郁。我的黄笺你的粉壁,是一样的纯净。你说,这就足够了。你说,让我们一起纵横。”我知道,关于如何继承传统书画的讨论这些年来一直喋喋不休。许多人刻意仿摹形式,东施效颦,所谓创作不外是将那些“无意于佳乃佳”的法帖断章摘字、重新排列、组合放大,真正用心与古碑帖进行精神融通的则极少。看看苏轼的丰腴开朗,就可以想见他是如何严肃愉快地书写着自己的作品。超逸俊美的王羲之,笔端自然跌宕着朗润摇曳的六朝风姿。然而当代书法虽然在形式上愈加丰富,内涵却在退化。我想,古人的笔法、结体乃至布局等技巧固要学习,但更为重要的是体味、吸纳名家的精神气息!写他们的字,不如说是写他们的感情、性情,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理解,纳古意以新笔之中。一味追求形似只能得其皮毛,甚至是别人不满而欲弃之者。即便王羲之、王献之,米芾、米友仁,苏轼、苏辙,蔡京、蔡卞,又岂能全似?故而,习古想精工不难,而难在脱俗。俗在食古不化,俗在矫情造作。我想这就是廖亚辉习“二王”又不似“二王”的缘故吧,他既与古人会之于心,又跳出藩篱,这样也就拉开了与时人的距离,免于流俗。

  看亚辉兄作品,细腻雅致居多,册页小札极具明人幽趣。但欣赏亚辉兄写字,多在酒后——达情放意的真率就多。近年来,亚辉兄多流连于张旭、怀素的狂草一路,我想这恰暗合于亚辉兄的性情。“二王”蕴籍雅丽而少狂逸之姿,参以颠张狂素,则瘦劲痛快。观其近作,虽笔端亦时有臃软,稍欠瘦劲之骨,但书作已呈现春蚓秋蛇之意,变化不可端倪。此外,雅致细腻易流于用笔琐碎而单一,难见清朗;达情放意又易失却精微而涣散,难见骨力。如何在这其中把握停匀,自非一日之功。我想亚辉兄定能于此多加体悟。但不管雅致还是放达,内涵着的都是一股书卷气,这气息来自于文化的修养和脱俗的性情。譬如兄在古诗词创作上的路径就极雅正,虽有些生涩,皆因习练不足,假以时日定当有成;兄亦喜古陶瓷和奇石,鉴赏水平非一般玩家可比。此类玩赏,不外养清明通透的性情,以期能写出气韵生动、萧然出于绳墨之外的字来。

  亚辉自己在其书册《廖亚辉书法作品》后记里说:“假如我再用功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,有人说:这个人虽然仍称不上是书法家,但对待写字还是认真的,那就足以令我万分欣慰了。”认真对待写字,把字写好,不以书法家自居,这就是廖亚辉的信条。孔子曾说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矣。”如果一个写字的人以书法家自居且以为自己的书法最高明,我想这样不仅没有抬高自己,反露出了自家的浅薄。

且饮且读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iaowei1977


作者:58.242.243.* (2009/2/26 12:52:52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廖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,593.8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廖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